大海撈音—書信寫作及聲演計劃

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

大海撈音——書信寫作及聲演計劃

本項目以有聲書的方式,結合「瓶中信」的概念,邀請作家及公開招募對書信體有興趣的人士寫一封信,以文字回應當下、慰藉心靈。一經挑選,由專業的話劇演員以聲演方式,讀演「信件」。錄音將上載到網站,供公眾聆聽。觀眾可以在網上洋流裡聆聽信件,在浩瀚大海中尋找合意的知音人。

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

「水煮魚文化製作有限公司」(下稱「水煮魚」)成立於2006年,現為已註冊慈善團體,亦是香港具規模的文學組織,同時肩負文學出版、社群文學推廣、寫作教育、跨界別創作、海外交流的藝團。「水煮魚」自2006年出版文學雜誌《字花》,將香港文學推廣到兩岸三地,並成功引起年輕讀者對香港文學的關注和創作風潮。《字花》為香港近20年來讀者人數最高,及最具代表性的文學雜誌,網羅中、港、台三地重要作家執筆,如李歐梵、梁文道、西西、也斯、黃碧雲、張大春、駱以軍等,更發行至台灣、新加坡及馬來西亞。「水煮魚」每年贊助香港作家前往台北書展舉辦講座及活動,並與國際文學組織進行文學互譯計劃,既引介外地新銳作家給香港讀者,亦將香港文學作品推介至國際層面。

 

重尋空中書信情懷 開啟聲音演繹之門

「大海撈音」將會從投稿中選出20封優異作品,自2021年1月起,一連六個月,由專業的話劇演員讀演「信件」。這些書信的作者和收件對象十分廣泛,但內容都表達出不同背景和身份的人,面對疫情的獨有體會。項目冀望藉書信連繫人海中漂浮的個體,帶為彼此帶來一點暖意和慰藉。

1. 大海撈音——韓麗珠的信〈給H〉| 聲演者:陳嘉茵

韓麗珠搬家搬到城市另一端,與經常用膳的餐廳道別。因為這家餐廳,延綿多年的餓,才得以被發現,舒解。切菜、下鍋、煮炸、盛放,一個人吃著另一個人所烹調的食物,是多麼親近。但說到家,說到距離,在瘟疫發生之前,又何嘗是簡單的事?

「這餐廳瀰漫著家的氛圍,但令人感到舒坦的是,這裡並不是一個真正的家。或許因為,你們──老闆、服務員、廚師以至洗碗工,身上都繫著一個看不見的氣球,那裡都有一個家。你們不自覺地,把家的暖意注進餐廳的牆壁和地板之間。」

2. 大海撈音──可洛的信 〈疫症之海〉| 聲演者:胡希文

疫潮下的單親家庭,一個只想兒子戴著口罩也能開懷地笑的母親。可洛相信,有一道光,無論風浪再險惡,不會被海阻隔——就在你我之間。

「夜深了,他在床上翻來覆去,轉動那雙小眼睛,在昏暗中嘗試解讀你的倦容。你想起食肆不能做晚市生意,在深夜時份,這座城市幾乎都停擺了,但病毒卻不會睡覺,不會疲累。想著這些或那些,你睡著了,驚醒過來,看孩子,見他睡著,安穩呼吸,才放心。」

3. 大海撈音──陳苑珊的信〈沒有鐘聲的課堂——給學生們的信〉| 聲演者:趙展禧

停課的日子,宣告午飯和放學時間的鐘聲不再響起,同學的吵鬧也遙遠了。如果網上教學的電子屏幕是隔膜是詛咒,陳苑珊這封信就是祝福——祝你們不久又在課堂上偷偷傳紙條,在甜夢中被震耳的下課鐘吵醒。

「照片、影像、錄音和短訊似乎較疫症前格外珍貴,珍貴卻又愈傳愈多,因為它們雖然零零碎碎,但全是證明自己和對方還活著——甚至活得不錯——的即時憑據,好讓彼此感到安慰和放心。」

4. 大海撈音 — 洪曉嫻的信〈跋涉—給外婆〉| 聲演者:阮煒楹

那年與外婆一別,便是愈來愈差的局勢,和漫長的疫情。洪曉嫻懷念只有她一個人愛吃的煎年糕,又憶起兒時織給她的毛冷鞋子,於是也車一個挽袋,寄給外婆。挽袋盛載往日相聚的時光送達,而兩地人仍遙盼著未來的重逢。

「我愈來愈害怕給你們打視像電話,你們時時問我為甚麼不打免費的視像,而是打長途電話,我不敢告訴你那是因為我膽怯,在小小的手機屏幕上看見你們花白的頭髮(你長年染黑的頭髮,幾乎讓我忘了歲月),每當我說很是掛念的時候,外婆你失落著眼神說可惜又見不到面,我的眼眶就發紅,模糊的畫面聚焦不到思念的重量。」

5. 大海撈音—游靜的信〈給青年同志的信〉| 聲演者:張利雄

特權不需要理由。家不需要理由。何況國。疫症之前,我們早就是受困之人。被期待,被定義,再被失望。網絡從出口變成茫茫大海,再變成網羅。游靜知道,我們不會甘願就範。

「仔細看看你周圍每一樣物事,有甚麼方式可以跟它們玩,超出門外人的預期與想像。拒絕配合世界的自我鍛煉與裝備。你一定明白我的意思。」

6. 大海撈音 — 黃炳的信〈有無好好食飯?〉| 聲演者:陳熙鏞

安慰人從來是一件難事,但數算著痛苦的分秒,安慰自己又何嘗容易?咪住,你有冇好好食飯先?你有冇見字飲水先?冇?睇下個鐘,睇下隻錶,睇下你手機個芒。佢地仲慘過你啦。唔信?你摸擬下手機音效同鬧鐘響聲嚟聽下?

遇過不少朋友刻意將時鐘校早,嘗試欺騙自己去改善遲到的惡習。鐘的天職與夢想就是持續且精準地測量時間,卻因為人希望不要遲到而迫使時鐘早到,它的一生就一分一秒地在錯誤中渡過。鐘需要安慰嗎?需要,可惜你只會想到自己。下次嘗試趁朋友不留神,走向牆壁的鐘問句:「有無好好食飯?」。又或者拿起朋友戴錶的手,把錶靠到嘴邊又輕輕問句:「有無好好食飯?」。

7. 大海撈音 — 川木通的信〈給C〉| 聲演者:陳庭軒

失落時,有沒有一家深夜食堂,一碗加餸的公仔麵,溫暖過自己?在擁有安慰別人的能力前,我們都曾被別人安慰過,走出窮巷。

「一個被治癒的人能做的事情,就是努力做好自己,不負治療自己的那個人。」

8. 大海撈音——陳麗娟的信 〈你甚麼也沒有〉| 聲演者:趙鷺燕

總有人看你不起,或為你的未來出謀劃策,但有苦自己知,路也只能夠自己行。陳麗娟 覺得,你沒有放棄信念,你的馬未死,其實真的值得炫耀一下。 既然現實請你食檸檬,你不如榨點檸檬汁,沖杯檸蜜?

「可是,你的馬,還沒有死。對,我要寫信的對象就是你們,你的生活被拿走一大塊,但你心裡知道你還有想做的事,你知道你想做甚麼,想過怎樣的生活。」

9. 大海撈音 — 張學霖的信〈我們與毀滅〉| 聲演者:潘泰銘

社會、國與家講求和諧,靈與肉卻從來沒有統一。你有好好感受過身體的痛苦與迷離嗎?還在讀書的張學霖特別沉迷半睡半醒的狀態—疲憊得沒有夢,為什麼要乖乖入睡?又如何安眠?

「我們還年輕,所以第二天鬧鐘會準時響起,天花板仍長著霉菌,網課還是得上……這是我們消耗生命來攫取生存的感覺的資本,這是一種別於他人的惜命。他們不懂,在頭顱痛擊水泥地,腦漿與血混和著濺出的刹那,你會從想象驚醒,喘著氣,直面漫長而無聊的生活。」

10. 大海撈音—洛駽的信〈嘿還好嗎〉| 聲演者:陳仕文

年輕時通宵打電話、明明就在隔壁班卻寫信的日子,倏忽而逝,當時掂量著的火燙傷口,已經被進入社會後真實的疲累和症狀取代。再寫一封信,給隔壁班的你,希望你的心依然堅執如初,柔軟如昔。

「儘管對這個世界尖銳質問,咆哮冷戰,對樹木發出的嫩芽還是會靜靜讚嘆,深深感激。」

11. 大海撈音 — 黃愛華的信〈給我的小島〉| 聲演者:張迪琪

在德國的黃愛華,寫信給她懷中的,島島。兩年前離開香港時,她沒想到回家的路會如此艱難,更不會想到兩年後,在愈來愈荒謬的世界,在搶購廁紙的大瘟疫裡,迎接新的生命。生命脆弱,也強大,當她看著島島,哭泣,掙扎,努力成長。

「媽媽的擔憂竟不過一格廁紙細小,微小。但我還是希望,你長大後,世界寬大,自由。」

12. 大海撈音 — 蘇朗欣的信〈人生到耳順之年〉| 聲演者:蘇巧珊

喜歡K-pop的媽媽,也會喜歡Mirror嗎?在花蓮,最抑鬱的時候,抽濕機就是救贖。蘇朗欣想起,愈來愈憔悴的母親,也曾經站在直立式洗衣機旁,呆看著衣物、水與泡沫的旋轉。

「我說的救,是應該要在很久以前就發生,是應該在我們兄妹仍然年幼不懂事的時候,就有人來告訴你,不要害怕,你可以擁有你自己,而不是單純獻身於家庭,彷彿沒有了自己。」

13. 大海撈音——季五的信〈季五給父親的最後一封信〉| 聲演者:甯昕靜 

她記得,第一次寫信給爸,是在更像托兒所的補習社裡,寫下:我永遠不想再來這個地方。但爸爸只稱讚了一句英文好。那年夏天血汗淚交織之時,他故作親匿地叫一聲「乖女」,只覺刺耳。曾經相信時間能沖淡,盡在不言中,但現在不如承認,一切已無法挽回。

「父親,我現在終於明白自己並不是不夠好,而是我已經足夠好到不需要你的道歉和認可了。」

14. 大海撈音——盧勁池的信〈存活之必要〉| 聲演者:張學良 

作為行動不便的身障者,盧勁池知道,所謂隔離防疫,只不過是日常掙扎的延伸。而與親密的疼痛相比,萬一染疫,說不定還能給自己一個藉口,去擁抱某種命運共同體的小確幸幻覺。

「把全世界的人類一下子用膠布貼似的封在家裡,不過是另一種世界大同,難免叫人有點唏噓的平等主義而已。」

15. 大海撈音——洛楓的信〈荒土裡煙視媚行:洛楓給張美君的信〉| 聲演者:蕭芷芊 

已故學者張美君博士,生前為工作奔波勞碌,身體逐漸變差,但仍保持樂觀,教書時能言善道,又同時是富同理心的聆聽者。 洛楓深信,假如張美君活到現在,置身我城的荒謬,依然會哭,依然會抹乾眼淚走進課室,把希望放在學生身上。

「我戲說「鐵拐張變成獨眼龍」是妳最新的造型,妳回應「這軀體會繼續衰敗,但我們一起負負得正的可能必成事實」,還說要在荒土裡煙視媚行,時為2012年的農曆新年。」

16. 大海撈音——文海林的信 〈離的想像〉| 聲演者:吳銳民

別離得太多,導致與人初識也會不自覺浮現關係結束的畫面。文海林回顧一四年前後的一些聚散,她曾抱怨這個朋友在異國只結交同鄉人,後來卻在自身難保時發覺,看似最依賴的人,原來有著在此城生存必須的重生能力。

「土地和土地之間,人與人之間,其實不是整個島的淘空或遷移能說得準的事。
時間久了我才漸漸明白,離開或留下來的選擇同樣不容易,許多時甚至是沒得選擇。」

17. 大海撈音——李慧筠的信 在途上 | 聲演者:邢灝

中學時代,說過狂言妄語,對抗世界,但同時懷著結束一切的盼望,堅持到上大學為止。
但之後發生了那麼多的事,除了見步行步,李慧筠也決定寫信,給一位默默關注著的中學同學。

「最後我沒去後山燒書,日子也不見得舒適。你應該也和我一樣,逐漸發現渡海過後其實沒有岸,但我們除了前進,別無他法。」

18. 大海撈音——阿阿的信 給親愛的公公 | 聲演者:許晉邦

阿阿一直記得四年班公公接自己放學的畫面,他來得很早,卻往往等到最後。
等你打電話給他,等你去天水圍探他,等你來吃生日飯……現在位置調換了,你等公公帶你去不用上班不用煩惱的地方玩。

「雖然摧毀事物和人際關係是我最引以為傲的專長,但不曾包括與你的,我甚至乎認為,您是我在地球上唯一的美好。」

19. 大海撈音——陳粥的信 | 致同在舒適圈裡的你 | 聲演者:陳康

每天重複的生活是個湖,讓人感到安全、平靜,但不知不覺,湖也把自己圈起來了。看著朋友游向不同方向,你彷彿覺得在下沉……

「我在這名為舒適圈的小湖上浮沉,寫著這信,給有緣的你。雙腳踢水使我游近一點水面,水壓少了一點,感覺也舒服了一點。既然如此,離開這裡吧。睜開雙眼,一划一踢,游回水面,呼吸到新鮮空氣。」

20. 大海撈音——潘國靈的信 |雙重病毒—給難以慰藉的真實者 | 聲演者:陳昊霆

潘國靈明白慰藉之難,在這暗黑紀年,但慰藉也不僅來自哲學思考。多少人在克服難關,有血有肉的故事,交織著我們的集體命運。有這交織的空間,就不是徒勞。

「如果慰藉必有虛飾,我們可以理解,甚至某程度我們也需要,在暗黑紀年,點一盞燈,即便是幻燈。」

書信聲演工作坊

項目亦邀請了專業劇場演員阮煒楹擔任工作坊導師,以作家書信為文本,指導參加者掌握聲音內在情感層次、對外的肢體及眼神的表演連結,並且由他們嘗試聲演這些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