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見 Carry On

1A藝團

再見 Carry On

本項目為「再見再見(Letting Go.Carry On)」的下篇,由1a空間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聯合主辦。此部份委約五位備有藝術教育背景的本地視覺藝術家,創作一系列開放予公眾參與的工作坊、練習及數碼互動體驗。團隊本著以藝術抗禦現代生活挑戰的信念,希望透過活動增強公眾的抗逆力,並鼓勵他們以「靈活樂觀」的態度面對生活。

延伸閱讀:「系列訪問【7】網上藝術連結心靈 療癒別人更要照顧自身」

1A藝團

本項目為「再見再見(Letting Go.Carry On)」計劃的下篇,由1a空間及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院聯合主辦。由方敏兒及羅璧如策展,Studio Mary 作項目設計及製作。

此系列包含了五位藝術家/教育工作者 俞若玫、岑愷怡、馬琼珠、張景威及李泳麒的五個參與式公眾體驗。

五個參與式工作坊系列,細味日常擁抱無常

在我們跟過去說再見後,我們如何透過藝術增强抗逆力?我們如何再見未來?此項目策劃了五個參與式工作坊系列讓公眾參與。每位參加者將於工作坊時段内完成作品。作品現於「再見再見(Letting Go, Carry On)」的網站上展出,以供公眾欣賞。

工作坊:

《與精神及物質世界相遇》— 繪畫及現成物工作坊

導師:馬琼珠
這次工作坊有兩面。一面是嘗試描繪個人的內在,一面是觀照個人的日常。前者是精神,後者是物質。工作坊設有兩個簡單練習:一是參考羅夏墨跡測驗(Rorschach Inkblot Test)及Hilma Af Klint 的作品《天鵝系列》(Swan Series) ,做鏡像對稱圖像,並以自動繪圖(automatic drawing)的方式,讓我們試試觀察在非理性思考下,內在的另一面向。二是參考Gabriel Orozco 的作品 《星群》(Asterisms),透過收集物件(拍攝影像)、觀察和行動去重新理解日常。

《Epoh》— 公眾參與式活動影像計劃

導師:李泳麒
沒有人是一座孤島。人之所以為人,除了因為我們有獨特的溝通工具及方法,還有人類的思想、感覺、夢想與情感交織。《Epoh》是一項可讓公眾參與式活動影像計劃。作品探討網民如何捕捉在封鎖和孤獨中日常生活中的影像,共同創造一系列活動影像藝術作品。

《三十二皂齒》— 網上雕刻工作坊

導師:張景威
我們一生總共有三十二隻牙齒,它們總是一隻接一隻長出,又一隻接一隻掉落。
自古以來,不論身份國藉、社會地位,造物者對人們都一視同仁。此工作坊希望與不同年齡公眾於網上一同製作肥皂牙齒,一邊創作,一邊集合三十二個關於牙的故事。

《冰會忘記》— 定向參與式線上雕塑工作坊

導師:岑愷怡
生存不僅需要麵包,而且需要歡樂。也許在不知不覺中,真正塑造我們的是挫折。 《冰會忘記》— 定向參與式線上雕塑工作坊旨在通過雕塑的語言,以冰和尋常物為媒介和隱喻,着重個人見聞和瑣碎經歷,意為參與者創造關懷自身的空間。藝術家岑愷怡將介紹鑄造技術,並與參與者一起構思、製作可穿戴的雕塑作品。

《三條綠線,柔軔前行》— 網上創作工作坊

導師:俞若玫
疫情令世界停下來,妖魔四起,人心亂竄,精神散落,靈魂常被突襲,如何在所謂「新日常」繼續前行? 想像力可能就是我們的藥,打開創作的光,持久而行,照亮黑暗角度,重新看見自己,強化身體感知,重開能力及空間去聆聽他者,連結自然,明白世界,繼續前行。此系列設有三組工作坊,三條綠線:白平衡、半月蕨及眼眉跳。各以大約一個月為單位,把所思所記整合為創作。

請按:  瀏覽以上內容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