洪水來了,我一個人在台北

陳惠儀

洪水來了,我一個人在台北

以香港和台灣藝術家聯合創作的多媒體環境劇場《洪水來了,我一個人在台北》,鑽研在地創作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的歷史,構想一個傳統文化與災害過後重生的議題。於台灣演出之後,團隊將會把香港演出全新重編及製作文本、演辭、呈現平台,作深化高技術的多媒體創作,將在地文化與科技結合,以數碼創作發佈,並加入高階的媒體互動程式技術。

陳惠儀

獨立演出及展覽製作人陳惠儀自1998年起參與香港劇場工作,曾任監製、演員、劇場管理、藝術教育及文化版編輯等,作品包括前進進戲劇工作坊的《金龍》、《後殖民食物神之歌》及再構造劇場的《未來簡史》(柏林讀劇版);亦曾為《星期日明報:十八般舞藝》、 Black list 攝影集、《質樸與浮華》及《幕後起底:舞台上的平行空間》擔任文字編輯。

甄拔濤

立足香港及德國劇場。再構造劇場藝術總監、德國Mannheim Nationaltheater 駐院作家(2021-22)、香港藝術發展局文學藝術範疇民選委員及文學組主席。英文劇本《未來簡史》獲2016德國柏林戲劇節劇本市集獎,為首位華人得此殊榮。甄氏執導的版本於2016年香港新視野藝術節世界首演,2021年由德國蕯爾布魯根邦立劇院製作德語版本。中文劇本《灼眼的白晨》(香港話劇團「跳格黑盒EMW」)獲第八屆香港小劇場獎最佳劇本。《核爆後的快樂生活》為德國慕尼黑Residenztheater委約的劇本,於2018年首演。其後2019年大館劇場季上演甄氏執導的版本,並獲南韓亞洲編劇節(2019)及加拿大蒙特利爾CINARS雙年展官方節目(2021)邀請巡演。

丘智華

丘智華的作品,一直致力於影像相關的研究,創作的影像存在於靜態與動態間,徘徊於真實與虛擬中,早期為紀實攝影所啟蒙,從事以城市為視角的單頻道錄像拍攝,之後逐漸發展以真實場景轉化為模型製作的創作形式。2014年起,結合聲音藝術家與舞者,進行新的舞蹈影像創作,陸續與亞洲不同國家的編舞、影像工作者合作,拍攝身體影像。近年則是將影像、劇場的元素拆解再重新結構,模糊不同形式間的邊界,試圖在人物與空間中,找尋社會、環境與信仰的印記。

以文明的毀滅反思科技危機

如果真的只剩下我們三人,我們,還要延續下一個文明嗎?

《洪水來了,我一個人在台北》故事由台北淡水河開始,一個潤澤大地的水源、同時也是一個兇猛的水淹憂患。相比末日的處境,也許我們更值得思考如何面對末日後的狀況。世界本來就不穩定,佛強調無常,所以基本上災難是無可避免的。

人類普遍擁抱科技發展,但每一樣事情都有成本。誠如哈拉瑞所說,生物科技及資訊科技結合的危機,等如容許別人入侵我們的腦袋及身體。

阿始、良儀、四象、OM,如果洪水過後真的只剩下他們,他們還要延續人類文明嗎?

創作團隊由港台兩地代表組成。聯合導演、編劇及概念創作由甄拔濤擔任;聯合導演及剪接由丘智華擔任。演員包括章可藍、林聖詞和林方方,陳麗珠則以聲音演出。

請按:  了解更多!